六盘水故事:总还有一些“人”存在
六盘水水城区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,又反过来抓企业家、律师,会成为一个标志事件。
这些工程本来都是教育、公共设施一类,是国家拨款。政府靠这个申请补助,但是又把钱挪作他用,施工企业往往只能吞下苦果。
女企业家不愿意“忍了”。她一直坚持讨债,请了律师,最终政府把企业家和律师都抓了。
悲剧本来到此就会结束。相信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事,多半是到第一个环节就结束。企业家只能忍着,等政府大发慈悲。
一位朋友说,媒体关于六盘水的报道,他朋友圈的企业家没有一个敢转发的。因为这种转发,就可能被曲解成你想表达不满。
但是这位可敬的女企业家不愿意认命。她找了律师,律师也被抓了。这时候有更多律师加入进来,中国经营报记者郝成拿到线索和证据,报社决定刊发报道。
可以说,把这些材料发给100家媒体的记者,都不一定有人敢报道。
经济观察报记者李微敖说,他邮箱里有很多线索都是关于经济案件的,一年都做不完。那些线索也会发给其他媒体,结果都是石沉大海。
中国经营报是一个老派报纸,在国内媒体生态中也属于边缘(比如澎湃、新京报、南周、红星新闻……更主流和沉默),但是幸运的是他们还想试一下。
北京的“中字头”报纸,面对六盘水的水城区而已——就不能监督一下吗?
实际上你真的发了报道,也不会怎么样。最坏的结果是记者也被抓,和几个律师一起,这对个人绝对是一笔财富。
包括前记者褚朝新在内,更多人参与声援。最终六盘水水城区在深夜进行了回应,他们指控媒体报道不实,但是媒体马上公布了所有证据——明眼人会看出是政府在撒谎。
实际上,六盘水决定在深夜回应,就已经说明他们“输了”。他们不是真的想“反击”,而是企图蒙混过关。
我对这个事本身比较乐观:律师和企业家会被释放,欠款没那么容易赔付——因为区上真没钱了。
但是这种个案乐观背后又是更深的悲哀:企业家、律师、记者,几乎都是孤独的个人抵抗,大多时候都看不到希望。
最近几个月,看到挺多“个人的抵抗”。比如张庆方律师,比如记者刘虎,还有零散的几起企业家按下红色手印的控告。
你的感受是什么?一定是“他们危险了”,而不是正义将获得胜利。这样想,社会就真的危险了,而每一个人都是危险的。
为什么不尝试站在证据、正义、善良一边?
尤其是媒体业,很多记者编辑根本不敢转发这样的维权报道,因为珍惜自己的“身份”,其实,行业、机构、个人,因为距离公义越来越远,价值几乎贬值到零。
那些企业家也一样,乖乖听话,也就乖乖失去。
反过来说,像刘虎、李微敖、郝成这些记者,又会失去什么呢?